来源:易智家2019-04-04 16:03:54 热度:

“懒人”进一步推动家用服务机器人经济市场

AI中国网 https://www.cnaiplus.com

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推进,人工智能技术会朝着更加智能化、人性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,未来的机器人可能会代替人类完成诸多繁琐而繁冗的事情。

“懒人”进一步推动家用服务机器人经济市场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根据统计,越来越多的家庭将步骤繁琐且耗费时间的家务活,丢给服务机器人来解决,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接近18亿美元,同比增长高达40%以上,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。其中,家用、医疗和公共服务领域分别占据市场增长贡献榜前三,带动作用十分明显。截至目前,仅京东商城“扫地机器人”相关产品就多达7400+款,1000元-2000元价位产品最为畅销,热销TOP100中占比达到7成以上。

鉴于此,2019年将是我国服务机器人全力发展的一年,围绕着家用、医疗和公共服务三大领域应用,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将持续发力。 

受国产品牌价格战影响产品售价不断下拉,预计未来几年家用清洁类智能机器人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的增速。

服务机器人是基于多种技术融合和实现的产品,体积小却结合了多种AI技术于一身,如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、语义解析及交互技术、导航及定位技术、运动控制技术、通信技术等等。技术升级与新需求的不断诞生,促使扫地机器人功能也愈发细分化,家用清洁机器人类型已经实现了从扫地、拖地,到洗地的不断拓展。

最早的扫地机器人只是“协助”用户扫扫地板上的灰尘,如今居家多种清洁需求,可选用多类型的机器人来彻底解决。

服务“懒人”的大生意

懒人”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,这句话背后蕴藏着朴素的经济规律。市场经济浪潮下,人类社会的分工与合作越来越细越来越多,促使各类服务机器人的销售增长。据数据统计,2018年7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,远高于全球水平。2008年期间欧元区平均周工作时长为41小时,法国略低于40小时。其他各国差距很小,挪威最低,为39小时。奥地利最高,为43小时。

不是国人越来越“懒”,因工作时间过长导致闲暇时间变少。在网上点外卖解决吃饭问题、用扫地机器人处理家务活、躺在床上刷手机购物等,看似懒的行为,同国人高强度工作节奏相关,这也是社会分工细分化带来的必然现象。

扫地机器人销量分布也呈现了这个特点,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5年底,我国沿海地区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为4%-5%,内陆地区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则低至0.5%。这一分布结构,同中国不同地区的忙碌程度正相关。同一时期,美国的家庭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为16%,经济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扫地机器人的普及率,在经济升级背景下,“懒”人经济在中国还有非常大的潜力。

除了懒人经济外,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,政策的积极扶持,也带来新的变数。

(1)Z世代崛起带来的潜在消费力;

Kantar一份报告指出,截至目前中国的Z世代人群最庞大,约1.49亿人,预计到2020年Z世代将占据整体消费力的40%。相比于父辈们较为保守的消费观念,Z世代群体消费更为开放,他们更追求品质生活,这代人平均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带来较为客观地收入和消费能力。扫地机器人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,在线销售为主要销售渠道,占比超出了60%。年轻人群的快速崛起,是线上消费扫地机器人的主力军。

 (2)人口老龄化促使服务机器人成刚需;

 如果说,年轻人消费是观念变化影响。中国人口老龄化则让服务机器人成为刚需市场,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,截至2018年末,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,占总人口的11.9%。在居家清洁方面,老龄人口受体能与精力的制约,选择多样化的服务机器人解决需求是必然趋势,尤其是当下成年人结婚后与父母“分家”情况的普遍,为长辈购买扫地机器人、拖地机器人、洗地机器人来解决日常家务,将是部分子女体现“孝心”的一方面。

(3)政策扶持加速服务机器人发展;

机器人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风口,近些年国家频繁发布有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促进措施。2017年8月1日科技部正式发布《“智能机器人”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专项申报指南》,明确围绕智能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、新一代机器人、关键共性技术、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6个方向。

同国产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相异的是,国产扫地机器人企业并不是简单地组装生产,在核心技术与供应链完整性上,国产品牌已有不小的突破。例如,科沃斯最早是做全球OEM业务起家,在扫地机器人时代开始转型自主品牌的道路。

清洁机器人不断的升级与细分,也是市场需求导向的结果。从智“扫”升级智“洗”,并非简单意义上品类的扩充,更是在替代“人力”清洁上质的飞跃。

从扫地到洗地的大变化

从已有数据来看,扫地机器人虽然已是近百亿的大市场,可在普及率上并不高。造成这一原因是两个难以解决的痛点,第一个痛点,早期扫地机器人的产品功能是“弱智能”,未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,随着国产智能扫地机器人在导航技术上的不断突破,路径规划式产品逐渐替代随机碰撞式产品,“强智能”技术的普及让扫地机器人的功能性极大提升。

第二个痛点是,早期扫地机器人单一产品的限制,使得用户购买产品后仅仅解决扫地问题,除了清理灰尘及碎屑,其他难题仍然需要用户“亲力亲为”解决,大大的制约了用户体验,对于整体的居家清洁而言意义不太大。

 智能拖地机器人、洗地机器人的诞生,实现了地板清洁的全部智能化,配合多种类型的机器人,能够更大程度的解决清洁困扰。只有彻底用双手打扫卫生的痛点,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。

 用户购买清洁机器人,首要目的就是解放双手。在最早的扫地机器人时代,所能替代人工的劳作只有清理灰尘和杂物。家庭中还有更多的清洁需求,木质或瓷砖材质的地板,很容易滋生水渍、油污、泥垢等问题,单纯的扫地机器人无法进行深度清理。

在只有扫地机器人的时代,用户购买扫地机器人后,仍然要自己去动手。这种尴尬的现状,一定程度制约了扫地机器人的普及,而产品细分化或可带来新破局。

拖地机器人起步较晚,需要克服很多关键技术难,是前几年清洁机器人领域的研究重点。目前大部分拖地机器人,抹布会固定安装在清洁机器人的底端,确保贴合地面,随着机器人的运动,抹布对地面擦拭。拖地机器人会模仿人使用拖把拖地过程,对地面进行往复擦拭,是一种过渡形态。

洗地机器人的出现,在技术上实现了新的迭代。洗地机器人能够从更多维度的来清洗地面,更可以深度清除顽固污渍、灰尘和积水。也就是说,用户可以先开启扫地机器人将表面灰尘和杂物进行清扫,然后再由洗地机器人通过洗、刷、吸、刮等操作,把地面清洁的更干净。

彻底释放用户双手,不只是一个小变化,而是让智能地面清洁由部分功能实现,进化到大部分功能实现。

从扫地到洗地的大变化,所带来的不只是清洁机器人产品的细分,更是智能产品在解决消费者问题方向的深入。天浩预测,随着洗地机器人的技术破局,未来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多种机器人来解决地板清洁问题,这为国产品牌的发展壮大带来难得的机会。

洗衣服、做饭、打扫卫生,这已经是现代年轻人最不喜欢做的事情。尤其是打扫卫生,早在智能时代来临之前,半自动化的吸尘器就为全球所有用户解决了不小的居家烦恼。

博思数据发布的《2017-2022年中国吸尘器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》显示,2010年全球吸尘器行业市场规模为113.5亿美元,2015年增长至140.3亿美元。海外品牌如飞利浦、松下等品牌而占据重要市场地位,扫地机器人国产品牌的崛起,预示着在这个智能清洁时代的拐点,中国品牌抢占了先机。

扫地机器人、洗地机器人国产品牌的崛起,最大的价值是在智能、AI上的应用积累,在解决地板清洁之外,其所促进的房间地图绘制能力、定位能力和导航能力还有更多的结合点,在电器机器人、娱乐机器人、厨师机器人、搬运机器人、不动机器人、移动助理机器人和类人机器人之上也有很强的应用空间。

虽然目前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在蓬勃的发展,但仍缺少一个标杆式的企业来引领行业的前进方向。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功能正在向更智能、更“无线”的方向发展,同时商用服务机器人的成熟度已经越来越高,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高科技对生活带来的便利。

来源:中国智能化网

AI中国网 https://www.cnaiplus.com

本文网址: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人工智能报;合作及投稿请联系:editor@cnaiplus.com

AI中国号...

关注微信公众号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